关于中华花艺 关于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 关于中华花艺特约教室

什么是中华花艺:是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一种插花形式,就是中国生活艺术的美学体现。

一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中国插花,经历朝历代的文化积淀,发展形成现在的中华花艺。

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国生活美学非常重要的内容。

中国文化之迷人,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沉醉在其中。

中华花艺注重内容美,就是意趣。一瓶插花,可以解释中国人的文化,因为我们的生活都在里面。

日本插花重技巧,很优雅很漂亮。如果你要学日本插花,好就要学日本的文化,不然你只能学到形式。当然日本文化的东西,不会像我们中国文化让那么让你亲近。

西洋插花色彩艳丽,重要视觉效果,无法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表达我们的生活。

中华花艺花器分为六大器型:

瓶花高昂

盘花深广

缸花壮伟

篮花端庄

碗花理念

竹筒花婉约

中华花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中华花艺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会有

四种心情

理念花重秩序,宋明理学常常运用在这里。

写景花爱自然,把大然的风景表现在作品中。

心象花表意境,借花抒发作者的心情,可以表达喜怒哀乐。

造型花好创作,造无可名之型。

古代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花艺更是自然不在话下。

文人花至今非常受欢迎。

文人花简约重意境,茶席添美唯茶会。

禅花是让人心境沉静下来,慢慢去体会。

以花为载体,进入生活美学的殿堂,花与生活非常密切,可以做文化研究,也可以妆点美化家庭。

能够学上花艺,在生活中插瓶美丽的花,美化生活空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在哪里可以学到中华花艺?

很多人问:学中华花艺要什么资格吗?要什么背景吗?要读很多书吗?

不用的,只要你们喜欢花,爱花就好了。

文化本来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心里面,在你的周遭,慢慢的用花和你的文化连接在一起,所以是没有门槛的。

事实上花香是最好的一种疗愈,很多的香水都是花,插花之间,香芬就在我们的周围,沉浸其中。

我们的插花老师很多,都经过严格的考试。找一个比较近的,这样你会比较有恒心。

将来你考过了高级班,可以到基金会深造研究班。

如果你每个星期学习一次的话,要七年可以拿到证照。

不过没有关系,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你的成就感也就在这里。

你的学习,因为美的关系,丰富你的生活,累积你的厚度。

花是生活中最美丽的妆点师,更是培养美学和涵养的最佳渠道,中华花艺必将大放光彩,丰富你我的人生。

黄燕雀执行长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

 

现任: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研究员、基金会合作社理事主席、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秘书长、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资深教师。

 

曾任:

《花艺家》1993创刊-100期总编辑、中华花艺展花妆比赛裁判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 2006-2010)、监察人( 2004-2007)、研究委员、台中市政府委托办理「96年度职业训练-花卉组合盆栽设计实务班」课程教师、国立历史博物馆终身学习「花艺凝香」研习讲师、台北茶文化博览会「茶花插作」讲师、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秘书长/理事 (2005.至今)、台北艺术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视觉艺术讲师、世新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花艺与园艺实务班讲师」、第三届组合盆栽种子教师培训种子老师 、教育部中华花艺篇Web-Title网站委外制作评选会委员。

 

论述:

中华花艺专书撰述暨相关论述专文214篇参展经历-台湾、大陆及海外:国内外推展中华花艺文化美学;每年参加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华插花艺术大展,作专题演讲及曾示范及主讲(1988-2017)。多次参加两岸、韩国、欧美各国花艺交流展并主讲花艺文化及示范表演(1987-2017) 。 参加北京、上海中华插花艺术观摩展及示范,并接受北京中央电视台专访(2000)。 中华花艺全台巡回展(1999)。

关于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 簡介

中華花藝大門

歷史沿革

基金會於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五月廿二日經台湾教育部台(75)社字第二一九○二號函核准:六月十四日假國立歷史博物館遵彭廳正式成立。基金會成立的宗旨是以發揚優美傳統插花藝術藉資推廣為目的,主要業務為:一、有關花藝資料之整理研究與推廣工作。二、與國際花藝界交流,以達文化宣揚之目的。三、舉辦國內外有關花藝之展覽與活動。四、有關花藝之書籍、雜誌與刊物之出版。五、辦理獎助對中華花藝有特殊貢獻者。六、推展其他有關花文化產業、管理運用及與本會宗旨有關事項。

創會董事長黃永川先生感於花藝原為中華文化最優美的生活藝術。在北宋時被列為有素養的人的起碼修養,普遍流行於生活層面,並影響於日韓。可惜的是日本五百年來不斷發展並轉傳台灣。近百年來台灣所流行者均為日本風格,嚴重影響台灣人的傳統品味。於是遂潛入古代中華插花史論的深入研究,著述頗豐。1986年糾合同好成立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建立了弘揚此項傳統藝術的良好基礎。成立之初雖僅二十餘人,但由於結合社會資源,會友遽速增多,人才濟濟,業務推動積極而順利,30年來獲教育部頒贈最優十大基金會之一,目前基金會已有會友一萬五千多餘人,出錢出力,使這中華文化千年美學,不但在台灣生根茁壯,並揚名國際。且在原有的深厚基礎上,結合學術界、藝術界從事傳統插花藝術的探討、研究與創新,使中華花藝更符合時代的精神,每年在國內外展覽,博得國際人士讚賞與極高的評價,對台灣花藝的世界能見度大大提昇。

黃永川董事長領導下,本會首重如何從古代插花史中發展出一條更富現代精神的中華插花藝術。組織嚴謹,包括研究、教學、展覽與推廣,並不斷地從事花藝書籍的出版,配合藝文活動,擴大推廣傳統花藝,使「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並與工藝界及花卉精緻產業結合,刺激周邊產業的精緻化,故於自身水準的提昇外,成為文化生活的火車頭。故本會在全體人員辛勤推動美育時,歷來多次為国家及民間所肯定。

創辦人

創辦人 黃永川 教授 (1944-2015)


黃永川先生,台灣嘉義人,國立台灣師大藝術系、文大藝研所畢,曾公費赴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研究,擅長美術史及國畫創作,兼治中國插花史。

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創辦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並任董事長、兼任國立台灣師大美研所教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評審委員、財政部海關古物鑑定。曾獲台師大傑出校友,教育部文化教育獎章,獲總統褒揚令。

黃永川教授 一心弘揚中華花藝

中華插花藝術起源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時代,是中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當時插花被用在節慶與宗教的供花上,其他方面不論是宮廷擺飾或文人鑑賞力的表現,都巧妙地運用了花藝之美,促使藝術風氣發展為之大盛,人們甚且把農曆二月十五日訂為「花朝」(百花生日)而大肆慶祝,這個日子就成了國家第二個重要的節日了。

到了唐宋時代,這種修養且與「焚香」、「點茶」、「掛畫」同稱四藝,成了當時人們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養。惜乎清末以迄民初,戰亂頻仍,民生疾苦,插花藝術因而日趨沒落。插花藝術對國人而言,竟到了幾乎完全陌生的地步。

民國七十二年中華婦女蘭藝社因有感於我國古典插花之光榮歷史,有積極發揚光大之必要,便結合黃永川教授及一群同好潛心研究。翌年在台湾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展」,是為唐宋以來首次舉辦有系統之純中國古典插花之介紹。

受著文化意識的驅使,黃永川教授肩負民族使命感,於1986年成立財團法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帶領一群熱愛中華花藝老師,在建構文化的軌道走。多年來,出版了數十本花藝相關書籍與研究成果,為振興中華花藝嘔心瀝血。如今基金會已步入三十年,中華插花藝術已弘揚全大陸及世界,成為花藝顯學。

 

創辦人 俞董梅真 (1922-2000)


俞董梅真女士為台湾前行政院長俞國華先生之德配,安徽銀行家董孝逸先生之女。生於北京,先後畢業於上海聖瑪利中學、香港大學、及美國哈佛女校研究院。1946年與俞國華 先生在美成婚,1949年隨夫來台,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氣質典雅,平日一襲旗袍,嫻淑而端莊,令人印象深刻。梅真女士相夫教子之餘,喜愛國畫書法、盆栽與園藝。曾任中華婦聯總會設計委員兼常務委員、聖約翰科技大學董事、行政院婦聯會分會主任委員,尤其籌組中華婦女蘭藝社兼社長,集結社友,定期研習傳統藝術,倡導中國結等民族技藝不遺餘力。

民國七十二年結合黃永川先生等鑽研中國古典插花藝術,翌年於台湾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之「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展」,發揚中華花藝之美,轟動一時,一改時下認為插花為日本獨有文化之成見。民國七十五年,在梅真女士激勵下「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成立,每年共同合辦花展,至民國八十九年逝世之後,均未曾間歇, 梅真女士一生對中華優美插花藝術之發皇貢獻卓著,爰為之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